1.沙面夜景是指哪一带的夜景

2.沙面公园有什么景点

沙面公园历史背景_沙面公园游玩攻略

在广州,沙面是一个历史蕴涵丰富、积淀深厚、富于异国情调、风光旖旎、十分迷人的地方。因其特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19世纪中叶以后为英法殖民主义者所看中,辟为租界,大兴土木,成为驻穗外国人的乐园,近百年后,才被重新置于人民政府的管辖之下。其间,迭经政治与自然风雨的洗刷,如一幅辗转珍藏的名画,而愈显其娇媚和珍贵。 其实,沙面不正是一幅历久弥新、 流动鲜活的画卷马么? 沙面岛,可能是中国最富有欧陆风情的地方,位于广州市区西面、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桥西侧、珠江白鹅潭畔,与六二三路以沙基涌相隔,较完整地保留19世纪英法租界欧陆风情风貌,是广州著名的外事游览区和历史 文物保护区。 ————特殊的历史 沙面岛面积仅0.3平方公里,四面环水、绿树成荫,四季鸟语花香,环境幽雅。 在新中国成立前,沙面曾经长期被英、法等国占为租界,因此这里的建筑多为西式建筑,著名的法租区天主教堂、英租区基督教堂、原英国 汇丰银行、原英国领事馆、原法国 领事馆等都矗立在这小岛上。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沙面独特的整体建筑环境得以较完整的保存。在保留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许多建筑经过改造修复后投入商业使用;而现存的波兰、德国、美国、捷克、朝鲜等领事馆及众多的外事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公务人员到此公干。 沙面岛是广州市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众多欧陆风情的古建筑。1997年底,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其中有53栋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53栋国家文物建筑中,除了37栋私房外,还有16栋是直管公房。 随后,政府对沙面岛上80多幢的文物建筑实行了全面保护的政策,重点修饰整理了10多幢,把沙面岛建成了一个美丽的西式建筑大观园。主要旅游景点有:具有欧陆风情特色的建筑、白天鹅宾馆、 胜利宾馆、“沙基”惨案纪念碑、鹅潭映月、镇江古炮、园林绿化、沙面公园、酒吧、教堂等。以商务游览为主要内容,提供旅客商务、游览、休闲、购物等服务。 ————特殊的景观 沙面岛可以说是广州最有意思的地方,这里在鸦片战争后曾被割让给英法列强,因此这里的许多建筑都带有明显的欧洲风格,位于岛上主干道的法国天主教堂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岛上还有一个美丽的公园。 这里的有着与广州其他地方不同的氛围和生活节奏,由于岛上实行交通管制,因此没有那种交通拥阻、废气污染的问题。像某些欧洲的小城一样,这里的路边有许多家咖啡馆、餐店以及酒吧,人行道上放满了优雅的小桌椅。 今天,这里古树林立,花园大道两旁,150多栋欧陆古建筑各具特色,凸现当年欧陆建筑巴洛克式及新古典式的风格,或优美雅致、富有动态感,或雄伟严谨、粗大扎实,或简单随和、线条流畅。 在这幽静的小岛上,既渗透着怡人浪漫的欧陆情怀,亦饱含了历史文化的观赏价值。 这座如荫绿树环抱着古雅建筑,清澈江水环抱的美丽小岛,真不愧为南中国最独具欧陆风情的“世外桃源”! 链接: 广州一日游景点推荐:最广府越秀经典一日游攻略 广州一日游去哪里玩?

沙面夜景是指哪一带的夜景

说到岭南建筑,特别是广州居住建筑,必须说一下沙面的西方古典建筑,因为这种屋式对广州城市风貌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沙面从1861年9月3日就成为我国最早的外国租界之一。经殖民主义者多年的建设使沙面的建筑集中了几乎所有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成为欧陆建筑的大观园。炒面如此集中的西式建筑群,在全国34 个租界中是的。也许对于来广州旅游的外宾,特别是西欧游客来说,这不是什么新奇的景点,但对于广大的国内旅游者来说,除了新奇之外,还有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让游客“勿忘国耻”!在此对沙面及其西方建筑群作一简单介绍。

沙面:沙面原是珠江边上的一个小岛,位于白鹅潭之畔,有濠涌(沙面涌)与市区隔开。沙面东、北、西面有5座桥与六二三 路相连。全岛呈椭圆形东西长900米,南北宽300米,总面积约0.3平方公。

沙面最初是古珠江 江小岛中流沙的一部分中流沙一带水深港阔,自宋至清均为广州对外

通商要津和船舶码头,明代曾建有“华节亭”,管理外国商船进出,是广州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清代为了加强海防,建筑有多座炮台。

鸦片战争之前,岛北临江地区建成十三行商业区,沙面成为外国海船进出的中转站。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十三行和夷馆被烧毁。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又进攻大沽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清 咸丰九年(1859年)清防部政府批准中流沙临江一面供英、 法建立租界。两年后,即1861年又签署了《沙面租界协定》。“沙面”的名称就是取中流沙“滨海一面”的意思。当时,法 租界在东占1/5,英租界在西占4/5。沙面被英法强租之后, 将中流沙辞为两部分,凿涌(沙面涌)筑基(今六二三路)将岛与城区分隔开来,炮台被拆毁,原在此栖居的中国人被赶走。沙面从此变成“华人与狗,不得人内”的英法侵略者的乐园,白鹅潭成了他们的军舰和商船自由航行的专用港湾。

租界建立之后,英法对沙面进行了周密的规划和精心的建设,使岛上交通井然有序,三横五直,加上环岛道路四通八达,构成了比较完整的交通系统。全岛以道路分成大小不等的12个区,建设绿化带和街心公园,北街建为临河林阴道,南街建为临江公园。建筑物均沿主次道路布置。在英法的经营下,沙面成为外国领事馆、银行、洋行、教堂、学校的聚集地。其中洋行就有数十家,分属于英、法、日、德、荷、美、瑞、葡等l0多个国家。其中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英属怡和洋行的分支机构设在沙面南街50一52号,太古洋行设在50号。

沙面的建筑多为砖木、砖石结构,其建筑形式大部分为西洋风格,所以人们把沙面称作西洋建筑群。一些专家认为,沙面西洋建筑形式可分为新古典式、折中主义式、券廊式和仿哥特式等。

新古典式一般以粗大的石材砌底层基础,以古典式和各种组合形式为建筑主体,加以细部装饰。其特点是模仿西方古典复兴手法,追求雄伟严谨,体形规整,稳定典雅。其代表作是今沙面大街54号的汇丰银行和沙面南街18号法国东方汇理银行、60号的英国圣公会等。

所谓折中主义式,是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追求固定的法式,只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的一种西洋建筑风格。属于这类建筑的有沙面英国领事馆、英国亚细亚火油有限公司、炒面招商局等。其中英国领事馆东立面首层采用拱券门廊,上层为柱式外廊;南立面采用巨柱,上下两层为不同形式的外廊;西立面以实墙为主,加上装饰性外挑阳台和柱式。三个立面各不相同,是一幢典型的折中主义风格的西洋建筑。

券廊式是一种平面简单,立面为连续的拱廊组合,形式简洁,脚线明朗,无其他特别装饰的西洋建筑风格。其代表性建筑是沙面大街48号。炒面大街14号路德教堂是仿哥特式风格的西洋建筑。

中国政府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回沙面租界。

解放后沙面回到人民手中,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沙面时,批示要保护沙面的原貌和环境。国家曾拨款1000万元作修整费用。近年来,广州市政府对沙面地区的西洋古典建筑联进行了测绘和规划保护,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兴建了沙面公园,开设了网球场、游泳场等公共娱乐设施,使沙面成为广州市民休息娱乐的好去处。

沙面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广州九景。

除了沙面比较集中的西洋古典建筑群外,广州还有不少的西洋古典建筑。

粤海关大楼:粤海关大楼坐落于沿江西路29号。是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该楼威严雄壮,雄踞于珠江之滨。粤海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海关,创立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与江海关、津海关合称全国三大海关。原楼于l913年拆除,现楼由英国建筑师卫?迪克重新设计,1916年落成。大楼坐北向南,四层,连钟楼总高31.85米,建筑面积442l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首层为基座形式,用条石砌筑,使上层光滑的圆柱和饰以花饼的栏杆形成对比。正面和东侧柱廊全部双柱,仿罗马爱奥尼式巨柱通贯二三层,四层为罗马塔司干柱式。

广东邮务管理局大楼:广东邮务管理局大楼是一幢近代西方新盲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该楼坐落于沿江西路43号,由英国建筑师丹备设计,1916年落成开业。该楼平面略呈梯形,坐北向南,面积 1740平方米,南主楼三层,北副楼二层,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南立面以希腊爱奥尼式巨往通贯二三层,造型优美典雅。今为广州市邮政局办公楼。

省财政厅大楼:该楼位于北京路,建于19l9年,由法、德两国建筑师共同设计,为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该楼是近代广州折中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大楼主体建筑高五层。底层为基座,二三两层立面采用巨柱式、券柱式。拱券正中用拱心石。大门在正中,门洞两旁用双巨柱式。门前为弧形大石阶,连通室外与二层。四层立面为方窗洞,用双圆壁往。五层立面采用双方壁柱。楼梯间为半圆形,位于后面两翼之间,沿梯可直上屋顶天台,天台正中建有八角形厅,上盖穹顶。大楼内部空间高大明亮,走廊宽敞,室内以花砖铺地。大门上额书“广东财政厅”,落款为“中华民国八年六月九日”。

沙面公园有什么景点

沙面夜景是指沙面的夜景,在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的一个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扩展资料

沙面特色建筑:整个沙面已被定为文物保护区,拥有富有特色的建筑169栋,其中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53栋。 英法租界被收回后,沙面开始住入中国普通居民,这是历史的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就像打土豪分田地,沙面建筑分属于各个单位。许多特色建筑作为单位宿舍分给了普通居民,很多家庭的户口一直延续到现在。沙面百年历史的建筑群在跨越了两个世纪的门槛后,越来越凸显出它们作为历史文物的重要性。1996年沙面文物建筑群被定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度百科-沙面

百度百科-广州沙面建筑群

沙面公园景点:白鹅潭,广州沙面是以前的清政府时期英法租界,解放后曾作为多国侨办、海关、领事馆的所在地,一个小岛在广州这样高楼群立的大都市里更显出它超凡脱俗、安静祥和世外桃源的气质。

白鹅潭环绕广州荔湾区沙面岛的珠江河面,是珠江三段河道的交汇处,此处上承西北两江之水,但以潮汐畅通,淤积不烈,河面宽阔浩淼,烟波荡漾,风景秀丽怡人。

到清道光时,白鹅潭一带因数千妓船聚集而变得非常热闹。花船极华缛,对列成行,用板排钉连成路如平地,皆用洋锦毡氍铺垫,疑在陆上。船上海鲜美食,乐曲戏班,莺歌燕舞,风情万种。每当明月初升,晚潮乍起,公子哥儿流连于此,笙歌彻夜。后花船遭火灾,被焚烧殆尽,昔日风光不再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面沦为英、法租界,白鹅潭成为帝国主义军舰耀武扬威的地方,并在南面码头上,建一日字方亭称“绿瓦亭”,专供外国人上落船之用。1949年10月1新中国成立,沙面真正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怀抱,鹅潭回复平静。当时还有很多人以船作居所,被称为“水上人家”。在50年代时周恩来总理南下视察珠江,决定由中央拨款,兴建住宅,让水上居民上岸定居。在绿瓦亭外水面上,建造“鹅潭酒舫”,接持中外游客品尝广州名菜美点。

沙面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按一亩地一千五百钱地所谓租界费,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侵略者挖了一道河涌把沙面和沙基分开,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沙面东面1/5为法租界,约66亩。以西4/5为英租界,约264亩。规定沿沙面河涌宽90英尺,贴近沙面的45英尺范围属于沙面租界。中国船只不能停泊。至19世纪末,沙面租界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各种公共设施的独立于广州城的城区。租界内各种权力则由英法驻广州领事直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