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供货企业排名-蔚来汽车供货企业
1.“老汽车人”的挽歌
2.固态电池的龙头企业(最新一览)
3.3燃1炸!威马上市之路为何如此大火?
4.有哪些国产车是智能网联汽车国内有了么?
5.崛起的中国电池企业与发展往事 | 汽车产经
6.我国高端传感器的未来发展如何?
“老汽车人”的挽歌
员工已被欠薪2个月,一些供应商因拖欠货款而停止供货。甚至仅有的一些提供广告和公关服务的乙方,也开始对新的合作项目持审慎态度。
与所有在去岁冬季以及这个春天里面临困境的“新势力”一样,天际汽车今春故事的开场,并没有什么新的花样。因为来自内部多个渠道的爆料显示,这家企业已经深陷困境,未来的结局几乎可以注定。
如同所有的前例那样,一切问题的表现形式,最初都是从“缺钱”开始的。
老汽车人的执念
其实,这并不是天际汽车首次因为资金问题传出警讯。早在两年前的2020年5月中旬,就曾有媒体爆料:获悉天际汽车“资金链紧绷”。
彼时,爆料人士宣称,自2019年中开始,天际汽车方面就开始拖欠多家广告、公关公司方各种费用逾3000万元,而其中不乏国内相关领域头部乙方公司。
天际汽车在供应商那边的名声“不太好”的主要原因,是回款慢。为此,早在2019年初,便有就有一部分服务提供商,陆续选择终止合同。该问题后来的发酵,甚至影响到了天际汽车参加当年的北京车展。
2019亚洲CES上,天际汽车发布的“智云”车联生态
不过在2020年10月,新的融资陆续到位。在“地方产业引导基金和大型银行”的支持下,天际宣布其实现了50亿的融资目标。
“裁员后,一个人顶着3个人的活干,累得很。(所以)最近每天下班回来洗漱完就只想着睡觉。”
彼时,有天际汽车内部员工,对访的媒体说。然而累归累,暂时的危机算是就这么度过了。
当然钱的问题,依旧是存在。因为很快就有人发现,天际汽车和供应商照样还在打着催讨欠款的官司。这不是才融到资么?钱又去了哪?
盖厂……
截至2022年中,天际汽车在国内总计规划了3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福建泉州、浙江绍兴,以及湖南的长沙。
其中绍兴基地于2019年投入使用,最初被用于生产天际ME7纯电中型SUV。
根据天际的官方描述,这座工厂严格按照“德系豪华品牌”的工艺水准制造。同时对标工业4.0标准,引进了无滑撬智能涂装车间等国内顶尖的生产设备。一期规划年产能为6万辆。
2019年12月末,首台天际ME7正是在绍兴基地下线的。
而天际最新的工厂,位于湖南长沙。该工厂建设工作启动于2019年下半年,因为2020年4月14日湘江早报记者的疫情相关报道,较为人所熟知。
国内首波疫情期间,长沙记者访时用无人机拍摄的厂区工地俯瞰照片
长沙项目总占地面积500亩,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总投资51亿元,于2021年6月投入使用。厂区内包括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等,堪称设施完备。
造车,真圈钱/骗补,是最近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耳熟能详的话题,但任何人稍微了解天际汽车就会发现,这家企业尽管问题多多,但却和那些“PPT公司”有着本质的区别。
他们不但在造车,而且还打一开始就自建生产基地,全然未考虑过代工生产的捷径。即便是蔚小理等最初的发展,已经证明其可靠而且能显著降低风险。
在产品尚未得到市场认可之时,就全资押上先确保产能,这是上一个时代思维的产物。
曾经在上汽供职超过20年,历任上海大众董事、总经理,上汽集团副总裁的张海亮,可谓最标准,专业学历最过硬的车企掌门人。其不但是汽车工程专业科班出身,博士学位,并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
在离开上汽以后,他曾加盟乐视超级汽车,出任全球CEO职务。于2017年10月起,担任天际汽车董事长一职。无论学历还是履历,这位堪称最典型的“老汽车人”。
技术和产品相当的执着,并且车企一定要夯实生产和制造的基础这一点,怀有异常强大的执念。而在天际汽车董事长以后,其反映出的便是,在初步完成产品开发以后,便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资金,推进生产基地的建设。
而除去董事长张海亮外,天际汽车的CTO牛胜福同样也是一名为上海大众效力超过20载的“老汽车人”。其在产品研发和质量方面堪称呕心沥血,且对供应商筛选把关严格。
正是由于企业掌舵者的上述特性,天际汽车的研发团队也多来自大众、通用、德尔福、博世、大陆等传统主机厂和零部件公司。几乎就是一个燃油团队造新能源车的故事。
而这也是为什么这家企业,会一再于钱这个问题上碰壁的原因。雷军要搞小米汽车,而且打一开始就要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为此账面上准备了不下百亿资金。但是天际汽车呢?区区融来的50亿,还把摊子铺那么大。
旧时代的悲歌
一直到目前,天际实际量产的,仅有ME5和ME7两款新能源SUV产品。
ME7是中型纯电SUV,整体特性较为中庸,续航等性能不突出,也没有那些非常吸引人的特点或者功能。但其售价却达到了23.88~26.98万元,着实不算低。
天际ME7
这款车首次亮相是在2018年底的广州车展,2019年4月上海车展上开启预售,并于2020年9月正式上市。截至2020年底,该车型累计销量甚至不足百台。
“天际汽车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品牌力。”2021年中,有重庆媒体前往位于南岸区区江南大道28号的天际汽车协信星光时代广场店访时,压抑已久的销售顾问忍不住坦言道。
“产品力”一直是天际汽车最大的硬伤。甚至,多数时候这甚至够不上谈产品力的层次——因为跑到汽车行业以外,知道天际汽车者几乎凤毛菱角。许多人初次知晓这个名字,甚至都是因为逛街时偶然发现了其门店,然后进去逛了一圈。
然后呢?当然是没有“然后”了。
彼时,店里仅有ME7一款车,补贴后售价在23.88~26.98万元之间。无论两年前还是现在,这个价格都不算便宜,其高配车型售价仅比当时已经上市的国产特斯拉Model Y起售价格低上1.09万元。
而如果用户不执着于SUV车型,那么无论特斯拉的Model 3还是小鹏的P7,有的是价格上更有竞争力,且知名度更高的产品可以选择。
当今车企老大讲故事能力排名第一者
从“讲故事”开始,持续PUSH品牌和产品热度,帮助企业度过从官宣造车-产品公布-新车上市的漫长周期,是几乎所有目前尚算成功的新势力们,共同的选择。
而在此期间,通过不断的PUSH,一次又一次地营销,吸纳并转化一批铁粉,并在这些自发传播者的推动下,实现品牌力的不断提升。而在实车交付以后,只要这个产品基本能兑现一开始的承诺,质量也还算过得去,那么这家新势力自然能完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特斯拉自不待言,纵观蔚来、小鹏和理想,这几家目前为止都称得上成功的新势力,无一不是通过这一方式实现的立足。然而我们在复盘天际汽车上市的整个过程,却难以从其宣发中找到丝毫亮点。
一切犹如十几年前那种国企式的广告,几乎都无法让C端客户正眼瞅你一下……
论造热点的嘴上功夫和说故事能力,这位的咖位其实挤得进“车企”前三
老汽车人中有许多,对产品宣传和推广,是轻视甚至蔑视的。不少人至今坚信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道理,认为只要认真做好产品就一定能打开市场。然而这种认识,只有在当年那种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下才有其合理性。
那一代的老汽车人固然有其擅长的领域,强势的地方。但可以肯定的是,绝非市场营销这一块。不懂得如何2C甚至2B,不理解在这个时代,新势力从零开始起步必不可少的“讲故事”,更不懂得如何乘着网络热度的浪头,将自己的品牌形象根植到每一个被传播对象的心里。
相反,常年和外资合作方以及部门打交道的经验和习惯,使其养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性。一些人甚至分不清GR和PR的根本性差异。
实际上,意识到问题以后,天际汽车并非没有考虑进行改变。用增程模式的ME5,以及请来保时捷918 Spyder设计师把关的B级纯电轿跑概念车ME-S,多少可以从产品层面看出其付出了相当的努力。
虽然感到遗憾,但注定不会量产的ME-S
但在品牌形象的营造方面,天际汽车却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突破。
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整个2021年,天际的总销量仅1778辆。2022年的表现虽有提升,但5321台的总销量,却无法使任何投资人对该品牌的未来抱有希望。
两年前,公社访过张海亮。在问及天际品牌的标签是什么的问题时,他想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做20多万元电动SUV的普及者。
可能一直到那时候,他都还没想好应该怎么做吧……那么现在呢?
然而不管现在,这位掌门人是否有了明确的方向,为产品定出了切合实际的调性,就时间来说都已经晚了。
这一跃,有多少人能跨越生死?
2023年,“国补”已经注定退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乃至于产业内外所有的相关企业,必须从此彻底甩开名为“补贴”的这根拐棍,立即学会依靠着自己的双腿,迈步向前。
一场淘汰和兼并的浩荡之战,即将拉开帷幕。我只是很遗憾,天际汽车也许已经注定,没法走的更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固态电池的龙头企业(最新一览)
固态电池的龙头企业(最新一览)
固态电池是一种电池科技。普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不同的是,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的电池。下面小编带来固态电池的龙头企业,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固态电池的龙头企业
固态电池的龙头企业如下:
1、北京卫蓝:2016年成立,专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卫蓝新能源脱胎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2、清陶能源:2016年成立,专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与生产,率先实现了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建有国内首条固态锂电池生产线,2023年,续航超千公里的长续航固态电池将会在上汽的新款车型上实现应用。
3、赣锋锂业:旗下子公司赣锋锂电,于2022年1月,完成了首批搭载固态电池的50辆东风E70电动车的交付工作,开始了车辆的试运行。
4、辉能科技:固态电池龙头供应商,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100%硅氧体系,2024年实现锂金属负极体系的全固态电池量产。
5、宁德时代:作为锂电龙头企业,自然不会错过下一代电池技术,公司已深耕固态电池多年,并作出了电池样品,但没有详细的量产时间。
6、比亚迪:凭着刀片电池出圈,2016年起就自研固态电池,也发布了多个固态电池相关专利,为氧化物技术路线。
7、国轩高科:官方称已开发出了能量密度达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已获车企的认可和项目定点,2022年底将会小批量装车试运行。
8、蜂巢能源:背靠长城汽车,目前旗下全固态电池实验室,已研发出了国内首批20Ah级硫系全固态原型电芯,该电芯能量密度达350-400Wh/kg,但还需要实现商用,有消息称,蜂巢能源已在筹划上市事宜。
9、孚能科技:该公司一直坚持软包电池技术路线,目前第四代半固态软包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已达到了330Wh/kg,相比第一代的260Wh/kg的能量密度已经有了质的飞越,即将实现量产。
10、北汽蓝谷:固态电池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正在开展整车相关试验。
固态电池龙头股排名
固态电池上市公司龙头股有哪些?
赣锋锂业:固态电池龙头,在毛利润方面。
在近7个交易日中,赣锋锂业有6天下跌,期间整体下跌9.71%,最高价为83.55元,最低价为81.51元。和7个交易日前相比,赣锋锂业的市值下跌了146.62亿元。
公司正在对固态电池进行广泛的试验工作,在浙江宁波将投资建设一条亿瓦时级的中试生产线。
比亚迪:固态电池龙头,在毛利润方面。
近7日股价下跌6.56%,2022年股价下跌-7.54%。
15年9月,签署了《储能电站和光伏电站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联手格林美,打造废旧电池——新电池——储能电站产业闭环。
当升科技:固态电池龙头,在毛利润方面。
近7个交易日,当升科技下跌8.53%,最高价为70.35元,总市值下跌了28.52亿元,2022年来下跌-33.31%。
公司固态锂电材料已对国内外多个客户送样,产品性能获得广泛认可,目前正根据客户反馈和需求进行后续研究开发。。
固态电池上市公司其他的还有:金龙羽、广汽集团、科森科技等。
固态电池第一龙头股南都电源
1.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是电池技术的一种。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不同,固态电池是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的电池。因为科学界认为锂离子电池已经到了极限,所以近年来固态电池被认为是可以继承锂离子电池地位的电池。固态锂电池技术利用锂和钠组成的玻璃化合物作为导电物质,替代了以往锂电池的电解液,大大提高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2.固态电池的优势
(1)光-高能量密度。使用全固体电解质后,锂离子电池适用的材料体系也会发生变化。其中一个核心点就是不需要使用嵌锂石墨负极,而是直接使用金属锂作为负极,可以明显减少负极材料的用量,显著提高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
(2)薄——体积小。在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中,需要使用隔膜和电解液,两者加起来占据了电池近40%的体积和25%的质量。但如果用固体电解质(主要是有机和无机陶瓷材料)来代替,正负极之间的距离(传统上用隔膜电解质填充,现在用固体电解质填充)甚至可以缩短到几到十几微米,这样电池的厚度就可以大大降低——因此,全固态电池技术是电池小型化、薄膜化的必由之路。
(3)灵活性的前景。即使是脆性的陶瓷材料,当厚度在毫米级以下时,也常常可以弯曲,材料会变得柔韧。相应的,全固态电池在轻薄化后,柔韧性会有明显的提升。通过使用合适的封装材料(不能是刚性外壳),制成的电池可以承受数百到数千次的弯曲,从而保证性能基本不衰减。
(4)更安全。传统锂电池可能存在以下危险:大电流工作时可能出现锂枝晶,刺破隔膜,造成短路损坏;电解液是一种有机液体,在高温下会加剧副反应、氧化分解、气体生成和燃烧的倾向。用全固态电池技术,可以直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固态电池第一龙头企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真正固态电池的上市公司、固态电池第一龙头企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中科院固态电池上市龙头股票有哪些
1.国内固态电池公司有很多,且目前固态电池还处于早期研发阶段,谁才是真正的龙头企业,一切都是未知的。
2.目前固态电池有3种技术路径: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3.丰田、LG、松下、宁德时代均为第一种,国内企业以第二种为主,包括清陶能源,赣锋锂业等,第三种以欧美企业为主。
4.1、北京卫蓝2016年成立,专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卫蓝新能源脱胎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5.目前北京蔚蓝正在与蔚来汽车合作,将基于ET7车型,推出续航1000公里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60Wh/kg,电池容量150度电,预计2022年底或2023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6.目前该公司还未上市,蔚来汽车是其大股东,小米、华为哈勃、吉利汽车也是其股东。
7.2、清陶能源2016年成立,专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与生产,率先实现了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建有国内首条固态锂电池生产线,2023年,续航超千公里的长续航固态电池将会在上汽的新款车型上实现应用。
8.上汽、北汽均参与了清陶能源的投资,当升科技是其电池材料供应商。
辉能固态电池什么时候开始量产?
近十年,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能源车的蓬勃发展,各方企业围绕着产业生态链展开了一场技术与生产的激烈斗争,而动力电池更是及造车势力蓝图上的重中之重。为了提升能量密度及安全性,电池厂除了在现有锂电池技术架构下研发高活性负极材料外,企业家们更是不计成本地投入固态电池研发领域,望能通过绝对的安全性来创造绝对的优势,谁有机会研发出真正可商用、可量产的固态电池,谁便能角逐新能源车的下一个世代。
事实上,早在12年,辉能科技就发布了可以弯曲的薄型固态电池─FLCB(flexiblelithiumCeramicBattery),获得来自软银中国、丹丰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过亿美元的投资,14年开始量产固态电池,供货HTC,并将产品应用于皮带、安全帽等智能穿戴产品,而后再进入智能卡与IoT市场。16年辉能科技发布第一代固态电池技术。随着电池技术与生产规模提升,辉能科技进入对电池容量与电性要求更高的新能源车市场,并于17完成第二代技术,将原本第一代的纯固态电解质改为第二代的混合固态电解质,同时应用高能量三元正极活性材料、硅碳负极材料与其他特殊添加材料,除大幅提升能量密度外,亦同步提升导电度及充放电能力,使辉能第二代锂陶瓷电池之各项电性表现均超越液态锂电池。另外,辉能在今年发布了建构于固态电池技术优势上的突破性机构设计——能将新能源车电池包体积减半、重量减少两成、成本降低三成的3D封装技术。
相较于多数尚在研发阶段的固态电池厂,辉能的先行者优势与独创的二代技术、3D封装技术吸引本国、日本、美国及欧洲车厂争相走访,除了共同打造固态电池纯电车样品外,亦与国内及欧洲车厂商讨合作在地建厂生产电池芯的方案。
3燃1炸!威马上市之路为何如此大火?
最近姓“马”的流年不利!上个月月底,威马汽车把自己“炸”上热搜榜。在发生的?7?天后,我们来聊聊威马汽车自燃和爆炸的背后,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先来回顾一下,威马汽车在?35?天内发生的?4?起自燃。
9?月?23?日,浙江省温州市某街头的一辆威马?EX5?发生自燃,大量烟尘从车辆底部冒出,但没有明火,未爆炸。
10?月?5?日,福建省邵武市的某路边一辆威马?EX5?发生自燃,起火位置从尾部开始,并蔓延全身,最终烧成灰渣。一周后,该城市又有一辆?威马?EX5?发生自燃(充电状态下),这两辆威马?EX5?均来自当地某网约车公司购的同一批车辆,且该车型刚投放市场不久。
10?月?27?日,北京海淀区力学研究所院内,一辆威马?EX5?在非充电状态下,车辆起火并引发爆炸。
“纯电动车自燃”并不是新鲜事,例如:特斯拉地库自燃,蔚来汽车?2?个月内连烧?4?辆。但是,同一个城市连烧?2?辆、爆炸?1?辆的情况实属罕见,而这辆发生爆炸的?EX5?车型,据说车主改装了柴油供暖设备,虽然还没有得到调查证实,但丝毫不影响威马汽车将话题性推向了高峰。
“爆炸”的第二天,威马汽车官方于上午?9?时发表声明,确认了的真实性;下午?1?时,官方便发布了召回信息,决定召回?2020?年?6?月?8?日?-?2020?年?9?月?23?日期间生产的?2020?款威尔玛斯特电动汽车(威马汽车的备案名称),并且是一批搭载了电芯型号为「ZNP3914895A-75A」的车辆,共计?1,282?辆。
威马汽车指出,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将会导致电芯短路,引起「热失控」风险,存在安全隐患。话音刚落,这家问题电池包的电芯供应商很快被媒体扒了出来,它就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新能源板块的全资子公司——中兴高能。我们顺着「中兴高能」官方的信息查询,发现该企业的合作方还有吉利、奇瑞、汉腾、众泰和郑州日产等车企。
10?月?28?日,威马发出召回信息的同时,中兴高能官方也发布了一则公告,回应说道:10?月?5?日发生于福建省邵武市的两起威马汽车自燃,所涉事车辆搭载的是中兴高能技术的电芯。但是,10?月?27?日发生于北京市的威马汽车爆炸,涉事车辆搭载的并非中兴高能技术的电芯!
设中兴高能官方的说法正确,那么,威马汽车到底有多少个电芯供应商呢?从?2020?年前三季度的资料可知,在威马汽车生产的?1.57?万辆车中,装备了宁德时代电芯的有?9,692?辆(占?61%),塔菲尔电芯有?3,313?辆(占?21%)、中兴高能电芯有?2,257?辆(占?14%)、瑞浦能源电芯有?532?辆(占?4%),而这几家电芯供应商里面,目前最稳定、成本最高的是宁德时代三元锂电芯。
如果你想知道纯电动车的电池包来自于哪家电芯供应商,那么你可以登录工信部的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信息查询系统进行查询(网址:://.miit-eidc.org.cn/miitxxgk/gonggao_xxgk/index.html),输入车辆铭牌上的型号信息,即可知道答案。
既然宁德时代的电芯最稳定,为什么不全部使用宁德时代的电芯呢?很明显,原因不仅有威马成本控制的问题,而且宁德时代的供货量不足以支持威马汽车的全部产能。
大家都知道,电池占到了电动汽车绝大部分成本,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当然得向电池开刀。威马汽车与多家电芯供应商合作,对于规模不大的威马汽车就有了议价权,成本可得到控制;另一方面,针对什么样的供应渠道,匹配什么样的电芯或电池包,一般情况下车厂不会对外公布,但两辆网约车的自燃概率说明了某些问题?。
福建某网约车公司集中购的威马?EX5,设该批次的车辆装配了成本更高的宁德时代电芯,那么购成本也很高,从源头上,威马汽车肯定也希望把成本压低。因此,「一视同仁」在这里并不符合商业逻辑,而威马网约车或出租车的电芯将极大可能使用了成本较低的的电芯,至于利润较高的高配车型(私家车),理论上则应该装配成本更高的宁德时代电芯。
上文中出现了几个专业词汇,比如:析锂、热失控,现在来解释一下。说白了,「热失控」就是「热量失去控制」,大家应该知道,纯电动车型的环境温度、车辆行驶和充放电的过程中都会产生高温,如果过充保护功能失效、过充、或电池放置太久,锂和电解液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则会将正负极的中间隔膜刺破造成短路,最终形成热失控,从而引发自燃。
另一种情况是,电芯内部遇到异物撞击或者针刺情况,中央隔膜破裂,正负极直接相连,发生短路后会释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材料融化,引发电池自燃甚至爆炸。所以,良好的电池散热性能以及过热保护便是纯电动车的第一道防线。
还有一种情况是,从材料、涂布、卷绕或者叠片的过程中,电芯内部有可能渗入杂质,电芯内部的杂质往往会导致析锂现象,最终在充放电时候发生热失控。可以说,电芯生产、连接成模组、电池封装的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艺流程都非常复杂,且需要极为严苛的生产环境,必须让每一片电芯之间做到「一尘不染」。
为什么本文提到的是「电芯」,而不是「电池包」呢?因为威马汽车在温州工厂有一条电池包封装生产线,威马通过购电芯供应商的产品,实现了自己封装电芯,也正因如此,这次威马汽车也将矛头指向了电芯供应商的问题,从对方的回应可以看到,中兴高能并不愿意背锅,一旦承认过错,对这家经营困难的电芯供应商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我们从这次的热议声发现,不少人开始担忧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像国内大客车和公交车等营运性质的车辆不允许使用三元锂电池,而是使用磷酸铁锂电池,这是为什么呢?两种电池又分别有哪些利和弊?
其实,相较于同等质量和大小的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有一倍之多的优势。另外,零下二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以下,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能输出会大打折扣,而三元锂电池还能保持将近?85%?的电能输出。
不过,磷酸铁锂电池有一个碾压三元锂电池的优点,那就是「安全性」,因为磷酸铁材料的熔点在?800C°?以上,而三元材料的熔点在?200C°?以上就会融化、自燃甚至爆炸。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比亚迪坚持不懈地研究磷酸铁锂电池的原因了吧。但别忘了,工信部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会提出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低于某个标准将不给补贴,而高于某个标准则可以获得大额补贴,例如:2017年,工信部批准上市的?296?款新能源汽车中,装配了三元锂电池的车型就占到?221?款,这里不用细说了,大家自己品吧。
虽然,威马汽车被不靠谱的电芯供应商坑出了?1?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损失,对于正在筹备上市的威马品牌来说,负面影响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但透过「威马爆炸」与「中兴高能」这几个字,我们也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其次,对于整个电动车企业来说,不仅应该反思,更要引以为戒,企业本身就应该制定远高于国标的检测验证流程,进而降低风险,而不是一味追求政策补贴,忽略了高标准生产、无尘化生产的标准。另外,加强质量监管力度,规范新一轮的企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只有这样,新势力造车才有未来。
最后,威马汽车最不该辜负的当属各位衣食父母,勇于掏钱购买新势力造车品牌的车主们,都对品牌饱含着充分信任,可千万别寒了他们的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有哪些国产车是智能网联汽车国内有了么?
有,但是不多。毕竟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新概念。
智能网联汽车,即ICV(全称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是指车联网与百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度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
实版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权、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目前国内智能化较强的轿车有:蔚来汽车代表车型:ES8、威马汽车代表车型:EX5、小鹏汽车代表车型:小鹏G3、奇点汽车代表车型:iS6、前途汽车代表车型: 前途K50。这几款车基本可以代表国内现阶段最智能的电动车型。
中国发展现状
2016年,工信部组织行业加紧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图和标准体系,交通部在实行“两客一微”车辆管理方面也已经为智能交通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8年3月1日上午,由上海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和市交通委联合制订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发放。
上汽集团和蔚来汽车拿到本市第一批智能网 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当天下午,两家公司研发的智能网联汽车就从位于嘉定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科普体验区(E-Zone)发车,在博园路展开首次道路测试 。
12月,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市公安局联合启动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天津市西青区和东丽区开放了首批智能网联测试道路。
同时,天津卡达克数据有限公司和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天津市首批路测牌照? 。
2020年,中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15%,L3级自动驾驶车型在特定场景下开展测试验证。
高精度摄像头、激光雷达等感知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多款主流车型供货,智能驾驶(MDC)计算平台、车规级AI芯片在多个车型上进行装车应用。
多地加快部署5G通信、路侧联网设备等基础设施,加大交通设备数字化改造力度,开展车路协同试点,支持企业进行载人载物示范应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智能网联汽车
崛起的中国电池企业与发展往事 | 汽车产经
不止是汽车品牌存在鄙视链,在消费者心中,动力电池也是有鄙视链的。
不久前,零跑汽车在产品交付后就因宣传中的中航锂电(中创新航)电芯被替换为了欣旺达遭到了消费者的投诉。
虽然说投诉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质疑零跑“虚宣传”,而不是电池质量与欣旺达本身,但有意思的是,这名消费者曾向媒体表示:
“我当时其实有点介意,它不是宁德时代的(电池),然后我做足了功课,想了一下,中航的也还可以,我才下订的。”
言外之意,欣旺达还是“被嫌弃”了。
动力电池行业在车企有意无意的引导下,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身上。但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分散供货风险,二三线电池企业必然也会加速进入消费者视野。
虽然在短时间内,这些企业在规模上还远不能与巨头们相提并论,但这并不妨碍它们的发展故事同样充满看点。
NO.1[?“顺风顺水”的电池新势力 ]
拿这次躺枪的欣旺达来说,今年以来,它可谓动力电池行业最闪耀的新星。
一切还要从一则融资公告说起。
今年2月底,欣旺达发布公告称,旗下的汽车动力电池板块获得了19家企业24.3亿元人民币的增资。
在建成1GWh产能就需要投入四五亿元的电池行业,这并不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但这则公告还是让欣旺达成功从Nobody变成了Somebody。原因就在于在这19家注资企业中,车企占了6家。其中投资金额排名前三的还是“流量大咖”理想、小鹏、蔚来。
有了“蔚小理”的加持,欣旺达开始显露黑马姿态。
在不久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上半年装机量数据中,欣旺达已经排名第7,堪称增速最快的一个。在去年此时,它还完全未出现在TOP10榜单之中。
看起来欣旺达像是小白拿到了逆袭剧本,其实在整个电池领域,它也不是无名之辈,甚至“资历”更老。
19年,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彼时,比亚迪刚刚成立两年,还没开始造车;曾毓群参与的ATL要在两年后才会成立。
只是一直以来,它专注的都是3C消费类电池,有着全球最大手机电池供应商的标签,但直到2016年,才开始生产电芯,真正进军动力电池领域。
但此时的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都已经在动力电池的路上走了很久,逐渐坐稳了第一第二的位置,市值也遥遥领先。
谈到曾经的竞争对手,欣旺达创始人之一的王明旺曾在访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欣旺达与比亚迪几乎在同一时期进入电池行业,早期我们更关注客户需求和利润,对研发重视程度不够。比亚迪则正好相反。当我们缓过神来时,他们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
如今命运似乎再次给了欣旺达机会,接下来就要看它能否证明自己了。
除欣旺达之外,今年上半年同样势头强劲的还有一家更为年轻的企业——瑞浦能源。
这是一家妥妥的电池新势力,成立至今尚不足5年。
与欣旺达的“草根”出身不同,瑞浦能源堪称标准的“富二代”。它的背后是世界500强青山控股——也就是今年伦镍的主角。
手握矿产的优势,2017年底,青山控股正式进军新能源领域,成立了瑞浦能源。到2020年7月,就已经成功进入了装机量TOP10。
瑞浦能源的快速发展可谓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除青山控股的资金和原材料支持外,瑞浦能源的技术团队主要来自研究空间飞行器电池的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首个订单来自温州市旗下的温州交运集团,又借由温州交运集团,搭上了郑州宇通、苏州海格等龙头企业;
进入乘用车之后,又乘着宝骏E200和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的热销,装机量迅速向上……
在瑞浦能源初战告捷之后,2020年7月,青山控股还投资成立了另一个电池企业——上海兰钧新能源有限公司。
在今年4月初时,青山控股将这两家企业进行了合并,改名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据说接下来它的目标是谋求赴港上市。
说起年轻且顺利的电池企业,另一个代表要数蜂巢能源。
脱胎于长城汽车的动力电池部,自2018年独立之后,蜂巢能源的发展一路向上:
2020年9月,进入国内电池装机量TOP 10;
2021年8月,在全球范围也能排到前十的位置。
从蜂巢的发展路径来看,它和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十分相似。甚至在产品命名上,蜂巢去年推出的短刀电池也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用了相似的套路。
在2021年时,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在一场发布会上说,他们收到的2025年乘用车订单已经将近400GWh。与这一订单相对应,到2025年他们的目标产能要达到600 GWh,在所有动力电池企业中是仅次于宁德时代的存在。
不过,在这个野心勃勃的推出后没多久,宁德时代就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对蜂巢能源进行了起诉。在此之前,宁德时代有9位离职员工在竞业协议限制期限内入职了蜂巢。
如今,虽然这一案件一直没有下文,但对于一帆风顺的蜂巢能源而言,这无疑算是一场波澜。
NO.2
[?竞争激烈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
如果说,动力电池新势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踩中了机遇,那么没有天生光环的企业想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只能更狠、更拼。
这些动力电池企业有多拼,流传最广的段子恐怕要数王传福喝电解液。
2008年,在决定是否投资比亚迪之前,巴菲特安排下属大卫?索科尔到深圳做尽职调查。面对索科尔对电池环保性的质疑,王传福直接倒了一杯电解液,一饮而尽。
索科尔当时的内心活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事后一个被经常提到的事情是,考察完的索科尔对比亚迪本身的汽车业务并不看好,认为它“远远赶不上丰田汽车”。但对于王传福其人,却不吝赞美,向巴菲特表示,“This
guy's amazing. You want to meet him.”
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的今天,环保性已经不再是动力电池企业的主要制约,但市场规模和客户数量,依旧是发展的关键。
尤其是对于二三线企业而言,如果没有瑞浦和蜂巢那样的靠山,要解决这一问题,恐怕就得对自己“狠”一点。
来看看如今装机量排名第三的中航锂电重新崛起的故事。
作为一个曾经辉煌,但随后又跌入低谷的老牌动力电池企业企业,中航锂电的重新崛起要从“抢到”广汽这个大客户说起。
广汽原本最主要的电池供应商是宁德时代。甚至在2018年时,双方还决定要合资成立电芯厂——时代广汽。
根据最初发布的规划,这一项目2020年底投产,但在执行过程中,双方的合作却一直推迟。以至于到了2020年底,有媒体在报道中表示,这一项目“部分建筑如宿舍楼、食堂部分的地基还没打”。
这边广汽与宁德时代的项目陷入了暂停,那边中航锂电和塔菲尔看到了“撬墙角”的可能。最终,中航锂电凭借低价胜出。
有媒体报道显示,2019年,中航锂电对广汽电池模组不含税的价报价为0.78元/Wh,相比宁德时代的1.05元/Wh,便宜了近四分之一;
到了2020年,中航锂电的报价再次下降到0.6~0.62元/Wh,仍然比宁德时代的0.9元/Wh要便宜。
低价为中航锂电提升了竞争力,但同时,也导致它的毛利率一直很低。
去年中航锂电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他们的毛利率为13.6%,到2021年则是5.5%。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存在明显差距。
虽然说,对广汽集团的争夺,以及从去年开始的专利之争,让宁德时代与中航锂电之间有了些水火不容的意味,但在抓住客户的拼劲上,他们却称得上是同道中人。
作为龙头老大,宁德时代的拼劲可以说是刻进骨子里的,是每个员工都必备的素质。
在宁德时代,经常被提到的是“奋斗100天文化”。
早在2016年,996还未像如今这样普遍时,宁德时代就已经要求员工每天加班到晚上九点,奋斗一百天交付产能。曾毓群更是在邮件中对全体员工表示,“对于竞争对手,要以老子跟他拼了的精神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彼时宁德时代还未“封王”,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格局是松下凭借与特斯拉的合作稳居第一,比亚迪紧随其后,宁德时代排在第三。但是到了2017年,宁德时代就已经超越松下,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一。
一位在宁德时代创立初期加入的工程师曾表示,宁德时代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超越松下、LG新能源等成为动力电池巨无霸,关键原因之一就在于对效率的重视。
据这位工程师表示,宁德时代内部有多个专管效率的部门。在紧抓效率,不断压缩lead time(生产时间)的要求之下,员工们的确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也正因如此,宁德时代在很多流程上创造了纪录。
NO.3
[ 偏执与坚持也会成为限制 ]
在关于宁德时代的报道中,除了对奋斗文化的描述,另一个被经常提到的关键字是“赌”。它来自于曾毓群办公室曾经挂着的一幅字——“赌性坚强”。
甚至相较于“爱拼才会赢”,他是更欣赏“赌”的。用他的话来说,“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靠着一股赌性,曾毓群进军动力电池行业并选择曾经并非主流的三元路线,最终大获全胜,一举奠定了宁德时代的万亿江山。
但是与曾毓群截然相反,亿纬锂能的创始人刘金成则属于极其谨慎的那种人。从亿纬锂能的产业布局来看,他显然更信奉大部分投资者奉为圭臬的一句话——“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与王传福和曾毓群类似,刘金成最初也是做消费类电池起家。但区别在于,直到2015年亿纬锂能才开始入局动力电池。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一直很谨慎,2014年前,我在动力电池领域是一个怀疑论者”。
而且与比亚迪专注磷酸铁锂,宁德时代最初押宝三元锂不同,亿纬锂能的产品线非常齐全:
从消费电池到动力电池,再到储能电池,从磷酸钠铁锂到三元锂,从方形封装、软包封装,再到圆柱封装,亿纬锂能几乎把电池的所有技术和应用路线都做了个遍。
而这也被认为是亿纬锂能一直徘徊在主流边缘的重要原因。用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的话来说,“亿纬锂能产品线比较全,市场份额比较小,因而没有规模经济效益,生产成本会比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要高。”
与亿纬锂能的全方位布局相对,在二三线电池企业中,有一家则几乎是另一个极端——孚能科技。一直以来,它都专注于三元软包电池,以至于投资者都忍不住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建议它去拓展下其他方式。
在2020年时,孚能科技曾因戴姆勒的入股获得过一波关注。彼时曾有不少人期待,孚能得到戴姆勒的入股,能否再现当年宁德时代供货宝马获得的加持。不过如今来看,利好似乎还未显现。
与孚能科技有着类似的经历还有一家电池企业——国轩高科。
2021年底,大众正式入股国轩高科成为第一大股东。虽然在此之后外界都在期待这家成立于1995年的老牌企业能借此彻底改头换面,一飞冲天。但事实上,它在之后又重归沉寂。甚至在上半年的市占率上,它还有些下滑的趋势。
而它的产品和技术,也很少为外界了解。
比如普通消费者也知道<a class="hidden" href="s://car.yiche/bydauto/" title="比亚迪" data
我国高端传感器的未来发展如何?
高端传感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未来将怎样发展?国内市场上的高端传感器很多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近年来,我国传感器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一些高端的产品领域,如光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传感器和GIS传感器等等,国内企业已经突破了相关技术门槛,处于推广前期,一旦成功突破市场,行业又将迎来一次高速增长。
传感器由于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除国际一线厂商具有较为全面的传感器品类,其余公司基本集中于某一细分领域,例如有的公司主要生产适用于电力行业的传感器,有的公司主要为汽车行业和电子消费领域生产传感器,而有的厂家只生产一种或几种传感器。这种现状使得一些需求客户在购传感器的时候非常麻烦,如有些需要购多种传感器就需要联系多个传感器厂家,不同厂家产品型号的匹配上也会产生麻烦。
目前,我国高端传感器领域正处于技术攻关阶段,即市场门槛即将突破的时期。国内部分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接近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加速传感器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尚未形成规模,但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我国的传感器行业将获得高速成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